貓咪每天有2/3的時間都在睡覺或假寐?
貓咪嘗不出甜味?
貓咪也有慣用爪?
——是的是的。
以上日常冰箱級冷知識,你也可能都聽說過了。
今天我們冷知識升級up↑看看以下9個貓界冰庫級冷知識,你都知道嗎?
1、貓砂主要成分,也用于做止瀉藥
常用的膨潤土貓砂,其中的 膨潤土,是 以蒙脫石為主要礦物成分的非金屬礦產。
蒙脫石主要由基性火成巖在堿性環境中風化而成
而我們常聽到的用于止瀉的蒙脫石散(思密達),其主要成分也是蒙脫石。
吸附性止瀉藥
「四舍五入」就是: 膨潤土貓砂≈蒙脫石≈蒙脫石散≈止瀉藥
然鵝,我們十分不 建議你在腹瀉時,吃貓砂。
2、每只貓的鼻紋,都是獨一無二的
貓咪鼻部會有許多小的隆起,被稱為「鼻紋」。
動物學家發現, 每一只貓咪鼻頭上凹凸的鼻紋,和人類的指紋一樣,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(盡管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制作【貓咪鼻紋掃描識別儀】的米國公司,幾年前宣布倒閉。)
4、貓糧的制作工藝,和爆米花是一樣的
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大部分貓糧用的都是【 高溫膨化工藝】。
簡而言之就是:把食物先置于高溫高壓下,再突然變換到低壓環境,讓食物膨化。
類似于我們小時候吃的爆米花。
早在19世紀早期,這一工藝就已開始產業化。不過當時主要是做人的膨化谷物早餐(早餐菜單:爆米花泡牛奶)。
5、全黑環境下,貓咪也是看不見的
貓咪在夜里對光線的利用能力是人類的6倍。
研究人員模擬出在夜晚,人和貓(下)眼中的世界。
這依賴于貓咪的視網膜后方,比兩腳獸多的一個 明毯結構。
它的作用就是像一面鏡子,可以將射進來的光線反射回視網膜,使視桿和視錐細胞再度接受光的刺激,將信號傳遞回大腦,讓光線得到二次利用。
貓在黑暗里眼睛會發亮,也只是基于這種反光能力。圖自:gifcrap.com
然鵝這個膜的 作用是「反光」,而不是發光。
若真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里,貓咪的眼睛也是看不清楚的。
6、「三花」公貓,都沒有生育能力
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。
貓咪決定毛色的基因,在X染色體上。因此,想要呈現出3種顏色的三花貓,就需要有兩條X染色體。
具體毛色、花色的遺傳,可查看↓圖自:DeviantArt
(正常母貓是XX,公貓是XY)
所以, 「三花」公貓其實是很稀有的雙性貓。它們的染色體是沒有生育能力的XXY。
7、貓的胡須,不止長在臉上
貓咪的胡須,嚴格來說叫做—— 觸毛。
可以感知濕度、作為便攜式尺子、表達情緒,以及感知空氣流動,幫助捕獵。
高速攝像機拍攝,胡須幫助貓咪捕捉獵物的過程:直到老鼠碰到胡須,貓咪確定了老鼠位置后,再一擊擊中!
除了長在臉側,貓咪前腿的后側,也長有擁有這樣結構和作用的觸毛。
前肢中段,像鼻/腋毛長長飄出的幾根↑
8、貓咪胖不胖,也受星座影響
1991年-2015年間,梅西大學營養學院(MUFNU)對150只貓咪長達9年研究,得出 可能導致肥胖的先天因素主要有:
性別、15周齡時的體重,以及...出生季節。
其中,6月21日~10月21日出生的貓咪最不容易長胖。
3月21日~6月21日出生的貓咪,肥胖機率為其 5.7倍。
10月21日~2月21日,則為 6.4倍。
且這一聽上去很玄學的結論,在人類身上也曾有過類似的研究驗證。
9、未經社會化的野貓,幾乎都不會喵喵叫
貓咪小時候通過「喵喵」引起母貓的注意,獲得食物和關注。
但是當貓咪在4~9周齡左右,貓麻麻會通過「斷奶受挫」、「鼓勵捕食」來教會小貓咪獨立,讓小貓咪學會用身體語言、氣味與其他貓咪交流。
學習獨立后,貓媽媽就漸漸不再回應它們的呼喚,「喵喵」叫得不到回應,久而久之這個習慣也就消失了。
成年貓的「喵喵」叫并不是貓咪之間通用交流的語言。而是貓咪為和人交流,或為從人這里達到目的、獲得滿足而存在的。
2011年,一項關于「社會化刺激對野貓和家貓的發聲影響的差異」的研究中發現: 未經社會化的野貓幾乎不會發出「喵喵」的叫聲。
當貓咪發現,沖鏟屎官「喵喵」叫時,會有回應,有吃有喝還有寵愛,這種習慣往往就會保留下來。